主要用途 | 著色劑 |
執行標準 | 國標 |
CAS | 見包裝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*1 |
來源 | 天然著色劑 |
主要著色成分 | 其他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含量 | 99% |
色素含量 | 99% |
番茄紅素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類胡蘿卜素,其清除單線態氧(1O2) 氧化速率常數是維生素E的100倍,是β2胡蘿卜素的兩倍。番茄紅素能有效*,*明顯高于β2胡蘿卜素和α2胡蘿卜素。而且番茄紅素也是血清中與老化*相關的微量營養素,可以抑制與老化相關的退化*。番茄紅素在保護*免受NO2自由基造成的細胞膜損害或細胞致死方面的能力非常強,其*的能力也比其他類胡蘿卜素強。
番茄紅素是番茄、粉紅色葡萄柚和棕櫚油中的一種紅色著色劑,為胡蘿卜素的直鏈衍生物,無維生素A活性,用作食用著色劑。
番茄紅類胡蘿卜素化合物之一,天然植物色素,深紅色針狀結晶,熔點172~173℃,不溶于水, 難溶于甲醇、乙醇、環己烷等極性有機溶劑, 可溶于乙醚、石油醚、已烷、丙酮。易溶于氯仿、二硫化碳、苯、油脂等。在472nm處有一強吸收峰, 當分子從反構變為順構時, 顏色變淺, 熔點降低, 消光系數減小, 吸收峰發生偏移。天然番茄紅素廣泛存在于植物中,成熟的果實如番茄中含量較高。可由成熟的番茄中提取或通過多步化學反應制得。為衡量加*茄(制醬、汁)品質好壞的主要指標。一般要求每百克鮮重含茄紅素8mg以上,才符合制醬制罐等加工品種的要求。不同番茄品種番茄紅素含量的多少,除受遺傳因素控制外,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,如氣溫超過30℃或低于12℃,都會降低番茄紅素含量。
化學性質 番茄紅素是胡蘿卜素的同分異構體,又稱茄紅素,脂溶性,主要存在于成熟的番茄等果實中,是番茄紅色素的成分,在紅色番茄中,茄紅素與胡蘿卜素共同存在,平均含量為4.0%~7.8%,是胡蘿卜素平均含量(0.40%~0.75%)的10倍。番茄中這兩種色素的含量隨果實的成熟而逐漸增加,至番茄完熟時胡蘿卜素的含量高,過熟果實中又顯著下降(減少25%~40%)。茄紅素的產生與溫度的高低關系密切,產生的最適溫度為24℃。30℃以上茄紅素不能形成。
番茄紅素是共扼多不飽和烯烴易被氧化分解而從反構向順構的轉變。在提取分離、加工處理和保藏過程中,光、熱、酸、堿及表面活性劑等可促進這些變化。Sharma和Maguer認為, 番茄紅素的分解反應是假一級反應,說明番茄紅素的分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。和等的研究報告指出,熱處理可使番茄汁中的順構番茄紅素顯著增加。Scherliar和Stahl等還發現,加熱處理可以*率。
此外,由于它沒有B-芷香酮環結構,所以不具有維生素原活性。鹽酸對番茄紅素具有較強的破壞作用,而堿的影響則不大,番茄紅素對堿比較穩定,并對氧化反應敏感,日光照射12小時,番茄紅素基本上失去活性。
化學性質 屬胡蘿卜素之一。針狀深紅色晶體(從二硫化碳和乙醇的混合液析出者)。熔點174℃。可燃。易溶于二硫化碳(1g/50m1)、沸騰乙醚(1g/3L)、正己烷(1g/14 L,0℃)。溶于氯仿和苯。微溶于乙醇和甲醇。不溶于水。
在植物體中較穩定,制成的純品易氧化,可吸收氧達30%(最后達41%)。
成熟的番茄中含量特多(0.02g/kg)。尚存在于燈籠大紅辣椒、薔薇果、君影草果實、柿子、南瓜的果肉、葡萄柚的果實以及紅色細菌之一Shicystis等中。
用途 :
1.食用紅色色素。用于番茄汁制品。
2.用于**、*及*等*,并可降低*、*的*,同時還可強身健體,達到美容功效
3.暗紅色粉末或油狀液體。油溶液呈黃橙色。耐熱和耐光性優良。不溶于水,溶于乙醇和油脂。其色素屬胡蘿卜素類,純品為針狀深紅色晶體(從二硫化碳和乙醇的混合液析出者)。熔點174℃,可燃。易溶于二硫化碳(1g/50ml)、沸騰乙醚(1g/3L)、正乙烷(1g/14L,0℃);溶于氯仿和苯;微溶于乙醇和甲醇;不溶于水。用途:使用紅色色素。其油樹脂喊1%,對熱、光穩定,并有抗氧化能力和典型的番茄風味,除使用于各種番茄制品外,也適用于肉類、湯料、醬類、糖果、小吃食品和面點等。
4.用于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著色